1、打碎娱乐固化
模拟整容带来的深度沉浸式体验及新鲜的娱乐感官,使得受众在乐于尝试和创造的同时更容易自发性传播并缩短了创作的间隔期。在自我展演行为中,展演主体多热衷于分享自己偏向娱乐搞笑的换脸视频,试图从某种角度重构自己的社交形象,展现自己部分隐藏的开放性、外倾性人格特质。将自己的脸更换到影视场景中角色的身体上,将自己身体的缺席扭转为部分的在场的人,满足一部分自我观看的欲望,这种基于拟像构造的想象中的满足,本质上却是虚无和匮乏的,因为凝视本身印证的正是一种欲望对象的缺席与匮乏。
2、解构影视圈主演壁垒
导演编剧演员是一部高分系列剧离不开的要素,在该技术出现之前,当主演因种种原因未能参演新系列时,会使得不少老粉丝进行脱粉。究其原因,并非新演员的演技功力有问题,而是当观众在观看之前的系列剧时,已经对原班人马产生了很强的人设接受程度和心理印象。加之不同的演员在进行剧本的阅读和思考时,会对同一个角色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即便他努力向前系列的人设诠释靠拢,也很难做到完全一致。模拟整容剧情出演将会带来不同的观感,这也将会对影视圈完成一次有革命意义的大解构。
3、实现虚拟“起死回生”
思念亲人者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乃至现实世界中找到依托。换脸眼睛、换脸面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们对心系之人于虚拟世界中长生久存的愿望。通过对自我展演素材的制作、编辑、发布,每个人的智能终端电子屏幕都成为了拉康的镜子,我们则变成社交网络世界里的婴儿,辨认着屏幕里的自己,并对其产生一种自我认同。数字媒体技术解构了用户真实的身体,也冲击了人们的自我认知。无论是“美图”还是“换脸”,自我展演不断被美化,却无处不充斥着零散的身体符号与碎片,无限趋向某种同质化的未来。